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资本市场的应有之义。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实施《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聚焦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突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环节集聚。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指出,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实施意见》推动资本市场要素资源聚集“五篇大文章”,助力产业结构优化,优化融资结构,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后续将持续关注配套细则的落地情况。
一以贯之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实施意见》聚焦“五篇大文章”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落实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等要求,提出了更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举措,是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看,《实施意见》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丰富资本市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产品制度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资本市场。
“该规则固定了当前已经在实施的多项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制度,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策执行力度,同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作出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安排,更加精准高效地支持科技创新。”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后续将推出更多标志性的案例,让市场可感可及。
去年以来,围绕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证监会先后发布实施“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不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生态,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一批处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先后登陆A股市场,一些在上市后实现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产业整合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积极性增强,收购未盈利科技型资产、“A+H”等标志性案例落地。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规模占比持续提升。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实施意见》围绕着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保持了改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擘画出较为明晰且可预期的改革蓝图。
科技金融服务需多方完善
《实施意见》围绕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举措,包括进一步健全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完善科技型企业信息披露规则;优化新股发行承销机制,适时扩大发行承销制度试点适用范围。
科技金融服务要做到精准滴灌,需要有识别硬科技企业的方法论。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要发掘到有成长性的、有干货的硬科技企业,尤其是最终能上市的企业,并非易事,有关部门会提供一些名单,例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等,但各类有资质的科技型企业数量繁多,要在名单里找到真正有成长性的企业并不容易,目前各家机构大多靠财务报告、市场认可度等来挑选有前景的科技型企业,专业积累和行业经验占比更大。
“若能明确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可以解决实际操作中的一大难点。”上述投行人士表示,特别是对那些尚未盈利但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提供更为包容和支持的政策环境,可以让优质企业尽早得到资本市场的融资服务。
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是资本市场的改革任务之一,《实施意见》明确优化并购重组估值、支付工具等机制安排。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郑登津认为,可以引入更多市场化的估值方法,对于科技型企业的专利技术、研发团队、数据资产等,应探索更科学合理的估值模型,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其价值。
上述投行人士建议,支持交易双方在市场化协商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交易作价,提高对重组估值的包容性。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实施意见》对标金融“五篇大文章”,围绕完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作出多方面安排。包括推进基金退出“反向挂钩”政策优化和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研究完善基金份额转让机制,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推进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试点;推动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高质量发展,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乡村振兴债券等。
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增强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能力,科创债发行规模和占比逐年增加,仅去年科创债发行规模达到6136亿元,占全部公司债的比重从2021年的0.4%上升至15.53%,中长期期限的科创债占比明显增加,与科创投入、科创企业发展周期更为匹配。
业内人士指出,债券市场的建设能有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应继续鼓励政策性机构和市场机构为民营科创企业发债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加快建设多层级资本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为其提供直接融资支持。
“应拓宽资金来源,鼓励保险资金、养老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积极参与投资,支持创业投资机构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长期稳定资金,加强对政府和国企出资基金的管理,改革并完善基金的考核机制以及容错免责机制。”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要发挥沪深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及其专精特新专板功能,拓宽并购重组退出渠道。